多雨之秋 需求“温通”

09-08 747阅读 0评论

  □ 王景

  一场秋雨一场寒。出伏后尽管气温开端走下坡路,但暑气未全消,“秋老虎”仍有余威,冷热空气交错抵触频频,迟早简单阵发降雨。面临多雨之秋,中医科医师教您“温通”应对。

  淋秋雨 温解湿邪

  秋雨和“暑”雨不同,暑为阳邪,暑湿搀杂后倾向湿热体现,而处暑后秋凉起,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外感秋雨的湿冷,会呈现头痛头沉、鼻塞、打喷嚏、肢体酸紧,还或许发热咳嗽等。淋雨后宜赶快脱掉湿衣,温水洗浴后确保歇息,防备呼吸道感染。

  我们都知道,淋雨后喝姜汤能驱寒。此季,居家调配一份“芫白胡椒汤”相同能发汗解表、暖身散寒。

  芫荽,即香菜;白即大葱根部的白段。以香菜、葱白和胡椒为主料,调味煮汤,既甘旨又保健,能发汗解表、散寒化湿。香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灵通阳气的成效,其含有丰厚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还含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能防备伤风、促进消化。胡椒性味辛热,含辣椒碱、胡椒林碱等成分和芳香油,能温中散寒、止泻消积、祛痰解毒,合适风寒伤风、腹部冷痛、寒痰食积。

  踏秋雨 药浴护足

  阵发的暴雨常形成地上积水。人们穿戴凉鞋淋雨蹚水后,湿邪侵略,阻止气血运转;足部皮肤会添加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概率,特别是抵抗力低下人群,宜及时温水清洗,有条件者用热盐水泡脚10至15分钟。盐,不仅是咸味的调料,还有解毒润燥、杀虫止痒的成效。

  若既往已患皮肤湿疹、水疱者,可煎煮具有止痒成效的中药汤液,外洗或泡足。如挑选野菊花、马齿苋各30克同煮为药液,能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皮肤皲裂枯燥者,合作当归、荆芥、桃仁(各10克)养血祛风润燥,防备秋季燥邪伤及皮肤。

  鉴于足部循行多条经脉,如肾经、脾经、膀胱经等,当“赶雨涉水”后,可呈现足部湿冷,乃至引发腹泻等,主张居家进行“温泉足浴”:挑选日常调料品小茴香、生姜和桂皮,煮水泡足。这些药物辛温通脉、活血舒筋。

  风湿痹证患者,则是“雨天预报员”,尤其是老年人,秋雨将至前,易产生肢体抽筋、筋骨痛苦,活动受限,可用艾叶、牛膝、生姜、花椒煮水泡足以温经散寒。总有人问,生姜应用时是否去皮呢?生姜皮有药用价值,能利水消肿,处暑时节煎煮时可带皮。温泡足部后,部分擦干,合作双手搓足底至有发热感,再揉按涌泉穴,益于通利血脉。

  防秋雨 行气通痹

  现在,暑湿之气没有彻底散失,人体脾胃运化水湿功用削弱,湿邪困积脾胃或留驻于关节经脉,气机运转不畅,会呈现腹胀、腹泻、肢体沉重、肌肉关节酸痛。特别是感触秋雨淋漓后,胃脘冷痛、大便溏稀、头身困重的症状会加剧。

  白扁豆、肉豆蔻、紫苏梗、莲子等均是当季温中化湿、健脾止泻的食材,可作为日常膳食调配。鹌鹑能补益中气、健脾祛湿,处暑时节食用有助于改进食欲不佳、体虚乏力、浮肿腹泻;其含有丰厚的卵磷脂,患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的人群适用;配上以上豆类等食材是应季之品。

  感触秋雨后呈现头身困重、筋骨痹痛、腰膝发凉者,睡觉时可应用蚕砂枕,晚蚕砂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等成效,一起阴雨气候合作后颈部和背部督脉、膀胱经刮痧,火罐或艾灸,有助温通经络、升阳祛湿,缓解伏案作业后的颈部僵痛。煲汤炖煮餐食中,参加木瓜、葛根、牛膝等,能辅佐舒筋行气、祛湿通痹;葛根和牛膝可针对颈部、膝部,一上一下,通利气机,缓解痹痛。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据《北京青年报》

修改:李明 审阅:刘 飞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4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