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落地,怎么跑出“加速度”

09-13 516阅读 0评论

  【AI国际】

  ◎本报记者 崔 爽

  一只机械手,灵敏地对照观众的手势做出抓、握、伸手指等动作;一个与一般成年人等高的人形机器人,一步步上斜坡、爬楼梯、过妨碍;在轿车出产线上,人形机器人测验完结柔性安装、产品检测等杂乱场景的作业……在日前举办的2024国际机器人大会上,169家企业的600余件立异产品露脸,多款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

  10年前,人形机器人只会简略的肢体操控;现在,一些人形机器人已具有聪明的“大脑”、灵敏的“小脑”和灵敏的“肢体”。跟着技能水平不断进步、上下游工业链加快构成,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使用有望跑出“加快度”。

  机器越来越像“人”

  去年底,优必选上市,成为我国“人形机器人榜首股”;本年,特斯拉二代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露脸……人形机器人论题热度继续攀升。

  技能的前进,让机器越来越像“人”。

  国际机器人协作安排理事长、我国科学院院士乔红说,现在,人形机器人专属部组件与资料逐步走俏,高迸发电机、精细减速器、高精度传感器、长续航电池等中心零部件,将构筑起愈加安稳、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硬件系统。一起,依据神经网络、图语法、进化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能,人形机器人将能依据场景和使命需求,主动构建腿足、手臂、躯干等模块,完结形状和操控的协同优化。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将能经过交融语音、图画文本、传感信号、3D点云等多模态信息,为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和决议计划规划供应更强的多模态了解、生成和相关才能,进步其在杂乱场景使命中的泛化才能。

  “曩昔,机器人没有自主运动操控才能,只能在固定环境完结单一使命。”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立异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现在,大模型的加持让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能以多模态方法完结人机交互。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说,近年来大模型的使用对机器人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算法在杂乱使命履行上的成功率遍及较低,而大模型的引进明显进步了机器人的履行才能,为未来商业化落地带来很大或许。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以为,曩昔10年,深度强化学习和大言语模型对人形机器人开展影响深远。未来几年,这两项技能有望获得更大开展,进一步与人形机器人深度交融。

  人机互补是趋势

  那么,机器人替代人类的情节,会从科幻走向实践吗?

  在熊友军看来,人形机器人并不会替代人类,它极有或许与人构成互补联系,进步出产功率和安全性。在工业场景,未来工厂或许会呈现“721”形式:70%的作业将由当时已广泛使用的专用机器人承当,如机械手臂、无人搬运车等;20%的使命将由人形机器人履行,它们能担任专用机器人难以处理的杂乱使命,并进入一些与人体适配性更高的场景;剩下10%的作业,因为技能或实践操作的约束,仍需依托人工完结。

  香港大学机器人与主动化首席教授、新式技能研讨所所长席宁以为,人形机器人的引进首要是为了完结人类不愿意或不适合从事的作业,然后进一步推进职业主动化和智能化。

  “尽管很像人,但从实践功用上来讲,职业更期望它们能成为超限机器人,即超过人的才能极限做更多作业。”席宁说,“比如在柔韧性、安稳性、载重强度、作业时长等方面,人形机器人还有很大开展空间。”

  商用之路需闯关

  人形机器人技能加快演进,已成为科技竞赛的新高地、未来工业的新赛道、经济开展的新引擎,开展潜力大、使用远景广。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立异开展辅导定见》(以下简称《定见》)提出了我国人形机器人工业开展的方针——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立异系统开始树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能立异才能明显进步,归纳实力到达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丰厚的工业生态和消费场景、宽广的商场空间以及大模型等技能的开展,为人形机器人加快奔驰供应了强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计算显现,近3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作业机器人密度到达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加近19倍。《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称,日本和欧洲公司曾主导工业机器人职业,但一些我国公司正在迎头赶上。该报导征引研讨公司MIR Databank的数据称,本年上半年,我国出产商占有我国工业机器人商场一半以上份额。相比之下,2022年全年这一份额约为36%。

  但要看到的是,眼下,人形机器人商用全体处于起步阶段。让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还需闯几道关?

  一道是功用关。有业内人士坦言,现在人形机器人上肢精度大约在厘米级,与0.01毫米的工业级精度距离还相当大。《定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能获得打破,保证中心部组件安全有用供应。例如,要开发依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操控、人机交互才能,推进云端和边际端智能协同布置;要开发操控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树立运动操控算法库,树立网络操控系统架构。

  一道是本钱关。现在,我国人形机器人商场已呈现一些轻量化低本钱产品,如宇树科技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1量产版价格9.9万元起。不过,市面上绝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价格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从供应链上看,要打破中心零部件制作难题、完结低本钱,仍是要依托我国的制作根底。”浙江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首席科学家熊蓉说。(科技日报) 【修改:苏亦瑜】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1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