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网红城市,灌醉了多少人

09-11 283阅读 0评论

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钟无艳,题图来自:AI生成


上一年淄博火了之后,本年菏泽又刷屏,下一个出圈的山东城市会是哪个?


不论谁,“好客山东”流量榜首的城市,还得是青岛,一直是青岛。当我国游客去三亚或许国外海滩晒阳光浴时,老外们独爱来的我国城市之一,便是青岛。


每个人到了青岛,都会感触到一股摩登的气质,让人模糊间还认为来到了北欧瑞士。


往老城区青岛里院逛逛,你又回过神来,这儿是山东青岛!


青岛里院丝毫不差劲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和福建的土楼,在乱中有序的历史建筑里,藏着古早味儿的老青岛。


青岛在山东城市群里,就像是一个儒雅规矩的汉服男团里,蹦出来一个将民族舞和街舞奇妙交融的舞林高手。


同样是摩登气质,上海是美酒加咖啡,而青岛则是啤酒加海鲜。每年夏天,当然是青岛的主场了。莫非还有比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更仙的事?


青岛人的命,都是塑料袋的散啤给的


去过青岛的人,就知道青岛有一大怪象——一到夏天,走在青岛的街头巷尾上,随处可见手上拎着塑料袋,挂着一袋袋黄色液体,这是什么青岛特制卤水?


直到我看到有些人吸管一插,边走着边喝,刚好走到地铁口就喝完了,青岛的地铁上还会特意写着“切勿把散装啤酒带入”的告示。我才知道,本来这是散装啤酒。


青岛话里的“喝”的发音便是“哈”,哈啤酒是青岛人骨子里就有的文明。青岛的啤酒嗜好是全民性的,不止壮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夏天哈啤酒才干续命。这儿的小孩自打记事起就用筷子蘸着尝了点儿啤酒。‍


以至于外界对青岛人总有这样的误解——“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个水龙头,流出来的是啤酒?”


千万别信一个青岛人跟你说:“我便是不太能喝啤酒,喝到三四瓶差不多得晕了。”假如你听到这样的话,别瞎单纯跟这样的青岛人劈酒,分分钟能够让你先躺下。要知道,青岛人喝啤酒是要以捆核算的,一捆便是10瓶。


难怪都说青岛人真嗜酒如命。有人做过计算,在青岛营口路的130多家啤酒屋里,人们每晚喝掉的青岛啤酒,有26辆小轿车那么重。每天喝完的扎啤桶,堆起来有迪拜塔那么高。


青岛还有个很好玩的词叫“酒彪子”,说的便是特别能哈啤酒的人,特别是那些在路旁边摊搭起小桌扎起马步的小哥,不哈酒说我是青岛的,哈高了青岛是我的。青岛人向来的酒瘾,早在根上就种下了。19世纪末,青岛从前沦为德国殖民地。一百多年前,我国字典里还没有“啤酒”二字,而德国人就现已将啤酒带到了我国,首要当然是青岛。


为了适应在我国的德国人和一些西方人对啤酒的需求,由来自德国的商人联合出资在青岛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这便是青岛啤酒一厂的前身。


最早触摸啤酒的青岛人,把德文的BIER翻译成“皮酒”,后来由于喝起来有动人肺腑的感觉,又写成了“脾酒”,又由于“喝”这个动作,在1922年的《青岛概要》里,才呈现了咱们现在的叫法“啤酒”。


从一开端的不习气称之为“马尿”,到后来上世纪20年代,中餐饭店开端供给啤酒,啤酒开端成了上等阶级人士的标配,喝啤酒是很奢华的作业。


后来它有了与青岛相同的姓名(德语的“Tsingtau”正是青岛的意思),啤酒逐渐成了物资匮乏年代,寻常百姓用以解乏果腹的需求,走出灯火阑珊的西餐厅,走进了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


看上世纪30年代青岛啤酒的广告,就知道雄心勃勃有多野,美人英豪们都爱喝。


青岛人喝啤酒历来都无所顾忌,形形色色,有些看起来简直匪夷所思。盛啤酒的酒具最早仍是个大瓷碗,像车夫这类的普通劳动者大碗喝啤酒,是一种放松解乏,弥补膂力的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青岛人还有用水壶暖瓶,乃至水桶去打散啤。


至于为什么要用塑料袋打散啤?听说这样打起来啤酒是最新鲜的,打完还要用吸管吸,连老外都争相仿照,现已成了享誉世界的“青岛style”。实在让青岛啤酒闻名于世的,是从1991年开端的青岛世界啤酒节,这节日对青岛人来说能够比新年更重要。每年8月万人空巷,规划一年比一年强大,招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青岛畅饮,啤酒节也早已成了青岛的文明符号和夏天狂欢的世界手刺。


2024年7月到8月的青岛世界啤酒节,接待了游客636万人次,总共喝了2800余吨啤酒,简直要把整个城市都喝醉了。现在,“青岛啤酒”不只现已占据了整个我国市场,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对青岛人来说,早就现已不单单是一种本乡饮品那么简略了。兼具西方色彩和本乡元素的两层特性,让它早已完成了青岛人引认为傲的“自我”的重塑。


提到青岛,就好像有吃不完的海鲜


实在让青岛人成酒仙的,不只是青岛啤酒。哈啤酒假如没有肥壮鲜美的红岛蛤蜊作配,对青岛人来说是不完整的。


青岛地处黄海温带,当地人历来就不缺海鲜滋补。从春天开端,就等着蛎虾、虾虎、蛏子、八带等各式各样的海鲜便不断上市。


到了夏天,当地的加吉鱼、黄花鱼、刀鱼、鲅鱼、螃蟹、海参和鲍鱼等大海鲜又让人垂涎欲滴,但比起来小海鲜更鼎鼎有名,蛤蜊、比管鱼、海肠子和各种螺类包罗万象。


合理开渔当季,青岛最令人艳羡的时分到了。许多青岛土著就爱围坐街头巷尾,或许是海边的啤酒屋里,招牌不大、有的乃至连招牌都没有,就简略几张桌子、几把椅子,门口堆上装满鲜啤酒的不锈钢酒桶,就能扎起一酒局。


一盘蛤蜊,几条小鱼,蛏子、鱿鱼等等小海鲜就能满意这帮门客。青岛人实在,挑海鲜就图新鲜,再廉价的海鲜,都能人见人爱,一吃就上瘾。这儿习气叫海鲜为“海货”,这些海货都有地道的青岛名,比方蛤蜊要念“ga-la”,海螺在这儿叫“bo-luo”,小香螺则是“香波螺”或许“轱辘”……


青岛烹饪海鲜首要考究咸而不齁、辣而不呛,特别爱薄、炸、溜、蒸。辣炒蛤蜊、白菜烧虾、原壳鲍鱼、葱烧海参、红烧鲅鱼、葱拌八带……都是称雄夏夜青岛街头的招牌海货菜。实在的老青岛人,除了懂得在青岛哈啤吃海货的乐滋滋之外,更懂得吃贴饼子或煎饼时,也要就着咸鱼、虾皮或许虾酱吃;端出蒸煮好的扇贝肉、蛤蜊肉、海螺、海蛎子蘸上醋碟、蒜泥,那才是地道青岛人才知道的味儿。


别的青岛人还有个解酒神器——“野馄饨”


要说这馄饨究竟有多野?就几张小桌,扎个小马步,搭着烧烤一块吃。要想偶遇青岛野馄饨,赶夜晚上十点钟,灌完啤酒之后,留心马路旁边或许路口,一般会有推着一个小推车的馄饨摊儿,粗陋窄小到你或许分分钟就会错失。


皮薄馅儿大,馄饨汤仍是长期熬制出来的大棒骨汤,图的便是这口热火朝天的香。最适合通宵作业劈酒打麻将的夜猫,青岛人就好这一口,打小就吃出了爱情。


青岛人的骄傲感,从哪来的?


不知道咱们有没发现,当青岛人说起青岛,他总是一脸挡不住的骄傲。确实,青岛有骄傲的本钱。论硬装实力,青岛的骄傲感来源于他们不止有足以封神的“下水道体系”。某电视相亲节目中,青岛籍男嘉宾骄傲地对女嘉宾说:“来青岛吧,咱们这儿暴雨天上下班永久不怕堵!”


青岛有太多抢眼的名牌家族谱——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中车四方……十年间的奥帆赛,足以让青岛这座“帆船之都”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论外观,青岛十分简单让人一见钟情。坐轿车从山东的中部一路到了青岛,就会发现这座海边城市真的很洋气:碧海蓝天、依山傍海、绿树红瓦、老城区成片夹带着欧陆风情的各种历史建筑……


这些风光气氛烘托出一种神话艺术气味,会让你觉得“东方瑞士”这美名还真不虚传,难怪梁实秋曾在《忆青岛》里将青岛奉为天堂,称“在全国各都市里,青岛是最洁净的一个”。


当你走在青岛街头,你会发现这儿的人大多穿戴时尚,乃至斗胆张扬。特别是青岛的阿姨大妈奶奶们,各种艳丽出彩的色彩和把戏都爱穿在身上,透露出一股自傲的范儿。


哦对了,假如你还有形象,享誉世界时尚界的造型“脸基尼”便是青岛大妈创造的。简直每年都有国外媒体在报导“Qingdao Face Kini”。


当然青岛人的这种洋气,或许当你问路的时分才会破功。青岛人不只块头大、酒量大,连音量也大。你站在路旁边还没问,就现已有人过来问你了:是不是问路啊?就算是个看起来温顺腼腆的姑娘,口音都不经意流露出一种扎实质朴的气质。


要想触摸最粗暴的青岛,去啤酒屋看那群青岛小哥,在酒桌上把胸脯拍得噼啪响Biang彪子:白叨叨了,哈酒吧。乍一听很硬,有点不好惹,但真触摸下来,才知道青岛话有种骨子里的豪爽直爽,十分有味够劲。


当一群人结伴同行,凡是其中有一个是青岛人,这趟旅程必定不会无聊,很舒畅。由于跟他们不必忧虑膈应问题,真性情、热心肠又粗线条的青岛人,最拿手将杂乱的作业捋直,多大点事儿啊。


遇到再乱糟糟的鸡毛掸子,他必定避开扯鸡毛,废话不多说,行动力那逢凶化吉杠杠的。


对,这儿是青岛。当你还没来得及被海边一带的仙气和洋气围住,就现已开端感触这座城市的豪放和马虎。


难怪这座城曾被比作“绣着花边的抹布”,尽管不大悦耳,但在我看来,这正也是青岛内中的人间烟火气,够生动,安闲。


都说有海洋的当地都是受上天眷顾的,黄海也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魂灵和精力气味,青岛人就在这样一个崇尚冒险、斗胆敞开的气味下养成。


在每年的“我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青岛可谓是常客。我的青岛朋友都说,觉得自己特走运,能够日子在青岛,一个随时能够看海的城市,能够“洗海澡”。


这份骄傲或许来自于一种天然生成的舒畅感,爱咋就能咋地。青岛人对所谓的幸福感排行榜其实并不care,也对什么“痛风之都”的正告嗤之以鼻。


他们回身手上就拎着塑料袋散啤;就算吃着海货,也不会忘了大葱蘸酱、香菜拌海蚕的传统;哈啤酒哈高了还会在街头巷尾扎马步吃起野馄饨……


就算在外人看来青岛再有富丽洋气的表面,也难掩质朴怀旧的本乡情调。谁说洋气就不能接地气呢?青岛是我见过最能将这两者看似违和的气质,结合得最实在,最安闲的一座城市。


青岛实在招引人的内核,也正是这种异域文明冲突,但又能与地域共存的气质。新城的洋气,并不会打扰老城的安定。


青岛人的山东魂在老城区,宽厚传统的儒家文明,齐家之道从不缺席。兢兢业业扎根在土壤的日子哲学,便是安全喜乐。别管白驹过隙,青岛人只管活着要“恣儿”(“恣”在青岛话里是惬意的意思)


这也并不阻碍在海洋文明孕育下的新一代青岛人,放眼全球英勇开辟新天地,在年代的浪潮中享受着逆风冲浪。


就像青岛的啤酒,它究竟是不是来自德国不重要,实在的酒魂早已在历史长河的激荡中汇入了黄海,活动在每个青岛人的血液里。


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钟无艳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