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探出新路子——我市农村17项改革试点澎湃乡村振兴新动能

09-18 558阅读 0评论

  在武穴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演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一库两平台”(即信息库、三资监管和产权交易平台)中的“以图管地”功能。记者 余涛 摄

  受益于“小田变大田”改革,浠水县散花镇沈墩村过去零地租都无人问津的土地,如今地租涨到400元/亩还成了抢手货;

  受益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改革,武穴市花桥镇陈其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为抵押,在银行融资20万元,种地600亩,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

  受益于涉农主体“白名单”制度,黄州区路口镇海婷家庭农场3天收到政银增信贷100万元,2023年国庆黄金周每天增收过万元。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在39个乡镇启动农村17项改革试点,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导向,坚持试点先行、渐进式推进,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推动乡村振兴,强县富民。

  小切口探出新路子。截至今年8月底,39个试点乡镇中有13个乡镇基本完成试点任务,有22个乡镇试点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效。武穴市花桥镇陈其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省级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

  寻找农业农村现代化突破口——“三上三下”谋划17项改革试点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作为农业大市,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探索黄冈现代化建设路径,吹响了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和推动黄冈现代化的号角。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要从何处破题?2023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给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

  2023年10月27日,市委书记李军杰主持召开深化农村改革专题会议,研究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情况,谋划黄冈市试点推进工作,逐一研究改革试点项目。

  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10日,市领导多次组织市政府研究室、市农业农村局,深入研究深化农村制度改革促进资产资源整合工作和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工作。

  2023年11月初,在全市领导干部高质量发展大讲堂上,副市长马艳舟围绕“深化农村制度改革 促进农村资产资源整合”作专题辅导报告。会后,各县市区积极行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改革试点工作。

  遵循聚焦改革重点、考虑现实基础、体现大体均衡的原则,按照乡镇申报、县级把关、市级筛选审定的程序,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等单位,对市直部门报送的改革项目、试点单位反复讨论、甄别筛选,经“三上三下”修改完善,最后拟定由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1个部门牵头,由武穴市余川镇、团风县贾庙乡等39个乡镇对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资源要素抵押贷款等17项改革进行试点。

  2024年1月5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市委农办关于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村17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田埂和“心梗”一起打掉——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破障开路

  “我家的1亩多地,大概就在这个地方。”8月28日,站在200多亩的整块大田中,65岁的浠水县散花镇沈墩村村民刘凤兰指着脚下的地块说:“田埂已经打掉了,具体的边界我也说不准。”

  去年,沈墩村被确定为全市农村改革“小田并大田”试点,她家的地和其他村民的零散田地并成大田后,被市场主体承租种植中药材。刘凤兰不仅领到了土地租金,还在药田里务工,获得了2份收入。

  “小田并大田,不仅要打掉土地上的田埂,更要打掉农民心头的‘梗’。”沈墩村党支部副书记龚勇泳介绍,推进小田并大田时,一些农民担心,“田埂没有了,自家的地会不会也‘没’了?”对于这样的顾虑,沈墩村采取了土地“确权不确”的工作思路:以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依据,核定并确保农民的土地面积和相关利益;但在“小田并大田”后,不再固定其土地的具体方位。同时,村里保留部分自种地,用以调剂和确保农民的耕种权益。

  通过广泛动员,沈墩村集合土地800亩,整合资金将其打造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过去因土地分散、耕种不便,田地零租金都无人问津,改造后田地身价涨到每年300—400元/亩。沈墩村将田地流转给市场主体种植药材和蔬菜,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100余名农民务工年均增收2万元。

  奔着问题去,为了发展改。通过试点,一批长期困扰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得以突破——

  罗田县九资河镇通过林木采伐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保证了天麻、茯苓等中药材种植的用林需要;

  团风县贾庙乡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宅基地使用、流转、退出等进行审核和监督的机制,由村集体收购16户农民的宅基地发展民宿;

  以政府风险补偿为增信措施,我市建立信贷风险补偿“白名单”制度,引导金融机构为“白名单”市场主体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1133家企业获得授信43.9亿元,解决了一大批涉农主体的融资困难。

  把“三资”从地上搬到网上——试点在实践中走深走远

  一边是村集体资源大量被占用、闲置,一边是村集体长期负债。2023年下半年,武穴市余川镇全面打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改革试点攻坚战。

  以党委牵头、驻点负责、村组参与、专班复核的方式,余川镇组织17个核查组,对46个村(社区)的资产、资源进行清理清查,共清查出资产、资源6361处,其中漏登197处;清查出合同452份。

  针对发现的问题,镇党委政府通过发动群众、代表表决、沟通协商、公正司法、纪委处理等举措,组织整改。目前已整改违规合同116份,收回山林资源6000余亩,水面500余亩,增加村集体收入92.6万元。对在清产核资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武穴市纪委正对4村5人进行调查。对于闲置资产、资源,余川镇通过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网招标、鼓励村集体自主创业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将资产、资源整合利用。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余川镇试点的基础上,武穴市把“三资”从地上搬到网上,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一库两平台”(即信息库、三资监管和产权交易平台),运用数据赋能进行一体化智慧监管。围绕“以图管地”精准化,将村集体资产资源以“一物一码”的方式,统一绘图纳入信息库;围绕财务管理透明化,创新开发“村级线上采购”“村务卡结算”等特色功能,确保产权交易过程公开透明、资金流水全程可控;围绕预防监督专业化,开设“预警监督”功能,对资产资源闲置、场外交易等问题分级预警。上半年,平台共成交项目214宗,成交总额1.77亿元,超过2023年全年总额。

  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推广,改革正在实践中走深走远——

  引进有实力的市场主体集体流转,浠水县关口镇正着手将1万多亩小田集并成大田,不仅拆除农户之间的田埂,还将拆除村与村之间的田埂;

  在陈其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武穴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县土地面积进行测量,为全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改革进行准备;

  针对集体资源资产办证难、融资难、产权交易监管难等问题, 市农资公司优化顶层架构,建立了市级中心抓统筹调度、县级分中心作规范交易、乡镇设服务站下沉服务、村级设信息员具体联络的区域性农村产权流转一体化交易体系。截至今年8月下旬,全市交易项目1327宗,成交总额超8亿元,同比增长150%。(记者 杨辉 张松林 通讯员 何岸)

  审核人:范学鳌

  责任编辑:王梁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5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